好野孩子生態小老師
大家一定都有聽過「龜笑鱉無尾」這句俗諺語吧!下一句接的是「半斤八兩」,那龜和鱉到底有哪些地方不一樣呢?讓我們來看看吧!

圖片來源 : 客語萌典

中華鱉幼體
圖片來源 : 台灣生命大百科
分類
首先,我們從分類來看起,世界上的烏龜和鱉都是爬行綱的動物,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爬蟲類動物,然後牠們都屬於龜鱉目,而在這之下分為了曲頸龜亞目和側頸龜亞目,也就是分為把脖子縮進去和把脖子往旁邊放的兩種,前者包含了世界上大部分的龜,也包括無法把頭縮進去的鱷龜和海龜,後者則是側頸龜和蛇僅龜這類較特別的龜,而鱉的頭是直接縮進去的,所以是被分類在曲頸龜亞目下。

左下 : 曲頸龜亞目的縮頭方式
右 : 側頸龜亞目的縮頭方式
圖片來源 : 新浪新聞

屬於側頸龜亞目的長頸龜
圖片來源 : 愛我窩
構造
接下來是構造上的不同,大家一定都知道鱉也被叫做甲魚、軟殼龜,那是因為鱉的體形較為扁平,背甲由可見的肋板支撐革質軟皮組成,而非像大多數龜類有堅硬並具有紋理的角質盾片,其外緣柔韌無骨板,稱作「裙邊」。另外,鱉吻部突出,狀似豬鼻,長度和厚度因種類而異;每足僅有三個趾爪,趾間常有蹼,可助其快速游泳。

圖片來源 : 維基百科
習性
接著是習性的部分,相較於一般水、澤龜在水中游泳、捕食,偶爾將頭探出水面換氣,鱉科高度適應水下生活,能以腋窩直接吸收水中的氧氣,亦可在水中2-3個小時不呼吸。常潛伏在水底的泥沙上,捕食小型水生動物,並會鑽進泥沙里冬眠。
用「腋窩」呼吸?
最後,關於鱉是如何用「腋窩」呼吸呢?其實也不太算是腋窩,而是牠們後腳腋窩的位置的裡面有「副膀胱」這個構造,它位在泄殖腔的兩側,是一層薄膜所形成,能儲存水分,雌龜在產卵挖土時,可以吸水排在沙土上,疏鬆土壤,也是龜鱉在水中呼吸的主要器官,最重要的是,可以利用裡面的微血管網跟水中氧氣做氣體交換來呼吸,而且鱉更特別的是還可以利用軟殼來做氧氣氣體的交換,從周圍的水中滲入血管至下方的革質殼,不過也是因為這樣,鱉對水質較敏感,所以要在水質相對較好的地方才適合鱉生存喔!
雄龜的排泄及繁殖系統 副膀胱位於泄殖腔兩側
圖片來源 : 脊椎動物比較解剖學(第2版)
結語
看到這裡,對於龜和鱉的差異是不是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了呢?若想學習更多生物相關知識,請繼續關注好野孩子,我們下次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