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野孩子生態小老師
鍬形蟲作為世界知名(正面意義)的昆蟲之一,相信大家都對他們不陌生,我們也有介紹過台灣一些常見的鍬形蟲,可以點下面的連結看看:
但是,除了牠們的生態以及食性以外,鍬形蟲其實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喔!現在就來一起看看他們的冷知識吧!
冷知識一:公蟲的咬合力不會比母蟲還弱
如果你對鍬形蟲有飼養過或研究過,應該會知道母蟲咬人比公蟲還要痛的多。但其實只論咬合力的話,公蟲的咬合力其實只差母蟲一點點而已,甚至還有某些種類的公蟲咬合力比母蟲還大力。

另外,鍬形蟲的咬合力與體型和頭部大小有關:通常來講,頭部越大代表肌肉量越多,能產生的咬合力也就越大。所以就理論上而言,體型較大的公蟲,其咬合力應該會大於母蟲才對。
那為什麼母蟲咬起來還是比較痛呢?
冷知識二:母蟲咬人很痛跟槓桿原理比較有關係
如果你不知道槓桿原理的話,可以去翻家裡的自然課本看看。你說你把家裡的課本都扔了?好吧,讓我在這裡稍微解釋一下:
想像一個蹺蹺板,中間那個三角形的是「支點」,兩邊給人坐的地方稱作「力臂」;
當你坐上去玩的時候,你的體重會給你那邊的力臂(稱作施力臂)施加「力」,而坐你對面的人則會被施加一個「抗力」,他坐的那個力臂則稱作抗力臂;
當你把同一邊的「力臂」和「力」相乘就會得到「力矩」。而在一個槓桿系統中,支點兩邊的力矩是一樣的。

鍬形蟲的大顎其實就是一個槓桿系統,如下圖所示:黃色的三角形是支點,大顎長度就是力臂的長度。當頭部肌肉施加的力道相同時,大顎(力臂)越長,所能產生的力就會越少。
因此,公蟲為了增加攻擊距離而加長大顎,就只能犧牲咬下去的力道了。母蟲為了要咬破樹皮方便產卵,她們的大顎又短又厚實,往你的手咬下去就會很痛,就像右下角那隻手一樣。

不過,如果公蟲的體型比母蟲大很多很多,超長力臂所帶來的咬合力debuff是可以被肌肉本身的超強施力抵銷掉的。這種情形通常發生在體型較大的種類身上,例如寵物店會賣的那些扁鍬形蟲亞種(Dorcus titanus ssp.)們。

當然,咬的痛不痛還要看你被大顎的哪一個部分咬,甚至於每個人對痛的感受、鍬形蟲當下的反應等等因素都會影響。
無論如何:被鍬形蟲咬都會痛。遇到他們時,請不要輕易嘗試喔(Ou<)

冷知識三:鍬形蟲的超長大顎不怎麼影響他的飛行
鍬形蟲那誇張長的大顎雖然看起來超會妨礙飛行的,但大顎的形狀其實對飛行沒有顯著的影響,只讓公蟲比母蟲多花了不到1%的力氣。大多數種類的鍬形蟲由於大顎末端會稍微往下彎曲,再加上飛行姿態的關係,意外的很符合空氣流體力學呢!

真正會影響的其實是大顎的重量,讓公蟲飛行所花的力氣比母蟲足足多了26%。或許這就是擁有超帥武器所必須的代價吧。

結語
看完今天的文章,有沒有刷新了你對鍬形蟲的一些既定印象呢?其實,鍬形蟲還有很多我們從不知道的東西可以研究喔!按讚粉專或是關注網站,將會為你帶來更多昆蟲的酷知識!
(好野孩子文章版權所有,抄襲或複製必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