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完了前面四集,你是否已經對蜻蜓和豆娘的生態有了更多認識了呢?現在,來看看蜻蜓和豆娘與人類的關係吧!
文化裡的牠們
蜻蜓和豆娘在各國的民俗文化裡都有著不同的象徵意義,大部分都是源自於其外型,或是牠們敏捷、優雅的飛行風格。
在日本,牠們被認為代表了勇氣、力量和幸福,更被武士們作為勇往直前的象徵。武士們會在裝甲和武器上加上蜻蜓圖案的裝飾,以期許自己也能有永不退縮的精神。

在中華文化裡,牠們常常在詩詞裡被用來象徵人們對於「飛行」的渴望。在風水習俗裡,蜻蜓也有著吉祥的含意。
但是在歐洲文化裡,蜻蜓和豆娘則有著與東方文化截然不同的身分。牠們被認為與惡魔有密切關係,惡魔會用牠們來秤量人的靈魂。除此之外,蜻蜓和豆娘在歐洲各語言裡的俗稱都還蠻……負(ㄓㄨㄥ)面(ㄦˋ)的,什麼「叮馬者」、「惡魔的織針」、「戳眼者」、「奪眼者」、「蝰蛇的從者」之類的。

認為蜻蜓和豆娘與蛇有關的不只有歐洲人。美洲西南部的某些傳統部落將牠們視為蛇的醫生,認為牠們會跟著蛇潛入地下,並幫受傷的蛇療傷。

科技裡的牠們
對現代人而言,蜻蜓和豆娘則在構造上使我們的科技得以更加進步。除了之前在生態小知識裡提到的翅痣以外,牠們輕巧卻又強而有力、效率十足的飛行系統也是現今昆蟲學家們研究的重點之一。透過研究牠們的眼睛與翅膀之間的神經訊息傳導方式,我們可以改良現今的無人機,在偵查與探索用途上加強無人機的能力。

臺灣的牠們
臺灣目前發現了5科117種蜻蜓,以及8科44種的豆娘。在這之中有19種特有種和10種特有亞種。
其中最具知名度與特色的大概就是無霸勾蜓(Anotogaster sieboldii)了。牠的翼展可達到13公分,是台灣體型最大的蜻蜓;同時,牠也是台灣飛行速度最快的昆蟲之一,可以輕易飆出每小時30到40公里;更重要的是,牠是台灣唯一一種保育類的蜻蜓,身價可是很高的喔~~~

另一個很有特色的是臺灣特有種——白痣珈蟌(Matrona cyanoptera),是一種顏色相對鮮豔的豆娘。雄蟲有著昆蟲裡少見的水藍色翅膀,而且還帶著一點光澤;雌蟲則雖然黯淡一點,但翅膀上有名符其實的白痣。

除此之外,還有很多很多各有特色的種類,在臺灣鬱鬱蔥蔥的環境裡振翅飛翔。

結語(真的是結語了)
蜻蜓和豆娘是重要的水質指標之一,有他們在的話代表當地的水質尚未被嚴重汙染。不過,隨著人類科技進步而帶來的棲地破壞,許多在過去很常見的蜻蜓和豆娘也越來越難看到了。希望經歷完這五集洗禮(?)後的你,會更加了解他們對環境和生態的重要性!
《蜻蜓與豆娘》系列到此結束!想知道更多生態相關知識的話,可以按讚粉專或是關注網站,以隨時獲得更多資訊喔!
(好野孩子文章版權所有,抄襲或複製必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