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野孩子生態小老師
還記得我們介紹過許多種在夏季十分活躍的蛙蛙們嗎?像是小雨蛙、澤蛙等可愛的小傢伙們,雖然各種蛙類的繁殖季節不盡相同,但大部分都是在較為溫暖的春夏兩季,不過台北樹蛙和今天的主人公——長腳赤蛙(Rana longicrus),卻都是特殊的兩個例外哦!
如果想要更了解台北樹蛙的話,可以點擊這裡,看看鈞頭老師寫的介紹喔!

(一)長腳赤蛙的特徵
一如這響噹噹的名號,長腳赤蛙的腿長大約是體長的兩倍,雄體身長約4~5公分,雌體約5~6公分,屬於中型蛙類。
牠們的眼睛附近有一道長型的黑色斑塊,後肢細長,並有深褐色的褐紋相間其中。

(二)長腳赤蛙的習性
成體的長腳赤蛙以昆蟲或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,如甲蟲或甲殼類動物。
另外,如首段所述,台北樹蛙和長腳赤蛙的繁殖期不是在百家爭鳴的夏季,而是較為冷清的冬季。長腳赤蛙的繁殖期約為11月到次年3月,通常以池塘等靜水區域作為產卵場所。
值得一提的是,長腳赤蛙並沒有鳴囊,因此牠們只能發出短而急促的「啾啵啵啵」的叫聲,沒有辦法像其他蛙類一樣,一開口便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。稍不留神,牠們微弱的鳴叫聲便會湮沒在水聲中。

(三)長腳赤蛙的分布
目前長腳赤蛙只在台灣和中國福建兩個區域出沒。
牠們的分布範圍約在中北部海拔500公尺以下,和許多蛙類一樣,常在水田、池塘、落葉林等較為潮濕的地方活動。

結語
近年來因為人們的過度開發,眾多原本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生物都被迫遷離,甚至瀕臨絕種危機,這次介紹的長腳赤蛙也不例外。在IUCN紅色名錄中,長腳赤蛙被歸類為「易危」等級,讓人不禁再次感嘆,我們為了一己之私,又在不知不覺中殘害了多少令人憐愛的小生命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