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野孩子生態小老師
咦?那麼高的樹上怎麼會攀了一條蛇呢?沒錯!牠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主角大頭蛇(Boiga kraepelini)。擅長爬樹的大頭蛇也是平時夜觀常見的蛇類喔,究竟牠有什麼獨特之處呢,趕快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吧!
(一)認識大頭蛇
大頭蛇屬於黃頷蛇科的樹棲型蛇類,體長最長可以達到160公分,牠們的體色通常為褐色或紅褐色,但也有較少數的個體為灰褐色,除此之外大頭蛇的身上佈滿較深色的橫斑,這是辨識牠們的特徵之一。而為了方便爬樹,大頭蛇的身軀非常的細長,尤其是頸部的地方,因此相較之下大頭蛇的頭部看起來相當的大,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稱牠為「大頭」蛇。此外,大頭蛇擁有非常細長且纏繞能力十分強的尾巴(泄殖腔的前後分別為蛇類的腹鱗及尾鱗,所以泄殖腔的後面開始都屬於尾巴),這也有助於牠們攀爬樹枝。
大頭蛇主要分布於台灣低海拔的山區,以夜間活動為主,主要棲息於山區的灌木叢或樹林中,牠們喜歡捕食晚上在樹上休息的鳥類或蜥蜴,白天則躲在隱蔽的樹林間或樹洞中休息。難過的是,細長的身軀導致他們爬行速度並不快,所以當他們在地面上行動或者需要過馬路時,常常一不小心就被車子輾過去了。
(二)大頭蛇是毒蛇?
大多數人可能認為在台灣僅有腹蛇科以及蝙蝠蛇科的蛇類有毒性,但其實黃頷蛇科的大頭蛇、茶班蛇(Psammodynastes pulverulentus)等蛇類也是有微量的毒性的。大頭蛇的毒牙為後溝牙,若不小心被牠們咬到通常不會有大礙,頂多是輕微的紅腫,但有少數人會對大頭蛇的毒素過敏,嚴重的話可能會造成休克昏倒,因此保險起見,當我們夜觀時遇到大頭蛇,還是不要去驚擾到牠比較好喔!

(三)結語
下次出門夜觀時,不仿用手電筒照照樹上,也許就有機會親自看看大頭蛇的廬山真面目喔!但要記得大頭蛇是有微量毒性的,所以千萬要小心。想要了解更多的生物小常識,請務必繼續關注「好野孩子」。
好野孩子文章版權所有,抄襲或複製必究